根管治療完後戴的牙套,原來能夠避免牙齒斷裂!更多牙套消息就在這
在過去,如果嚴重蛀牙的話,會因為那時根管治療的技術並不先進,難逃拔掉牙齒的命運。但現今的牙醫生技術越來越進步,除了能夠用根管治療的方式去除牙齒中的細菌,還能預防將整個牙齒拔掉,大大提高牙齒保存的幾率。但要先提醒大家,無論齒質保留多少,執行完根管治療後,要記得把牙齒戴上上牙套,來保護牙齒承擔啃咬的力量,減低牙齒斷裂的機會。
資料經桃園、桃園、高雄牙醫彙整,資料僅供參考,建議多多比較並且親自向牙醫諮詢。
根管治療有哪些步驟?
(一)注射部分麻醉:治療過程當中牙醫生會依據病友的情況施打適量的麻醉,這個流程可以幫助病友放輕鬆,減低療程使得的不舒適。
(二)打開發炎感染的牙髓腔:開始除去發炎組織之前,要先把牙齒以橡皮布障隔離,接著清除蛀牙及舊的填補物以後再將牙髓腔打開。
(三)牙髓組織的清創(抽神經):醫生會將根管系統擴增,使用藥水去除根管中發炎或是壞死的牙髓組織,進一步進行牙髓組織的清創(抽神經),以減少根管裡頭的感染源和細菌。假設是比較困難的根管治療,有些牙醫生則會使用顯微鏡的放大功效,來增長根管治療成功的幾率。
(四)根管封填:確定已經清潔乾淨並且無發炎情況之後,再使用生物陶瓷糊劑、馬來膠、樹脂等等材料封填根管。
(四)套上牙套或者是牙冠:最後一個流程就是於達到根管治療的牙齒套上牙冠或是牙套,除了恢復原本的外形與咬合功能以外,也能維護脆弱的牙齒,避免牙齒因為構造缺少而斷裂等等問題產生。
(五)按期回診追蹤:完成所有療程以後還要定期回診,使牙醫生按期追蹤檢查牙齒的狀況,才可即時解決牙齒的問題。
根管治療後需要運用牙套保護牙齒
根管治療之後牙齒會失去牙髓營養跟水分的供給,這一些情況都會讓牙齒于根管治療以後,外型漸漸會變得暗黃;不過更重要的是牙齒原本的強度也已一去不復返,假如不裝戴牙套,該牙齒或許會難以承受日常咬合的力度,隨時都有牙齒斷掉以及牙齒裂開的風險,一旦導致牙齒斷掉及牙齒裂開就只能拔牙處理,這麼一來根管治療便白費了。
本文提供台南、高雄、台北牙醫彙整,資料僅供參考,推薦多多比較且親自向牙醫諮詢。
牙套的種類:金屬燒瓷&全瓷冠
目前市面上有許多類別的牙套,不同的牙套種類其牙套價格跟材質也有所不同。過去病友接納根管治療後,醫生會建議病友挑選金屬燒瓷材質的牙套,因為金屬燒瓷的牙齒可回復真牙的外型,還具有不錯的咀嚼力。但長久使用下來某一些人會有過敏的問題,因而這種牙套材質漸漸被其他牙套種類代替。那現在是哪個牙套被多數醫生在根管治療後選用呢?答案為『全瓷冠』,全瓷冠為近年來較新款的材質,相較於外型與穩固度皆比金屬燒瓷來的耐用,不過牙套價格就比金屬燒瓷貴了一點,因此做完根管治療的病人能夠考量一下自身的經濟能力,再來跟醫生溝通哪一種牙套材質合適自身。因為根管治療完配戴的牙套一般沒有牙套健保給,所以肯定要選擇牙套價格是自己負荷得起的!
雖然裝上牙套能夠用來保護根管治療後的牙齒,不過牙套的運用原理像是一頂安全帽,只能夠保護上層,殘留牙齒的邊邊和內層仍有蛀牙的可能,故根管治療以後戴上牙套並非一勞永逸的方式。相對的病友要更加著重該處的清潔,像是對待真牙一般去清潔牙套。且根管治療之後也要定期回診檢查牙套的狀況,才可降低二次蛀牙的幾率,並且加長牙齒的使用壽命。
延伸閱讀